新一轮并购意向初现
经济观察报 记者 沈怡然 一轮企业的整合潮正在中国半导体产业涌动,尽管目前仍为自发的、无序的、尚未浮出水面的。它发端于2022年,这个资本市场对半导体热情回落、使其估值缩水的时期,一些成熟半导体企业显现出强烈的收购意愿,希望收购一些先进半导体技术或相关性较强的半导体资产。
作为买方,很多企业有这样的共性:当初凭着某一类芯片或半导体业务的规模化而上市,市场在兴奋期也给予较高市值,业务纵深,但是面比较窄。随着业务天花板显现,公司希望通过收购同类企业,快速填充自己以匹配市值,最好当年就能将标的公司的业绩并表。
另一方面,本土的半导体创业公司作为卖方,在需求回落、估值缩水的环境下,发现自身难以上市,这些企业的管理层和投资人在考虑退而求其次的办法:给公司找个买家,以并购的方式退出。
这就形成了半导体产业中一轮并购整合的暗潮。云岫资本合伙人兼首席技术官赵占祥对记者表示,2022年以来,询价很多、沟通很多、很多投资人从中撮合,但实际落地的案例很少。
据云岫资本统计,纳斯达克的半导体上市公司数量从2011年超过100家逐步整合到2021年的40余家。截至2022年上半年,A股半导体相关上市公司一共199家。
卖方的意向
一位半导体券商分析师对记者表示,买方也有自己的考虑。这一轮收购中的买家往往是上市2、3年以上的,赶在科创板成立、二级市场半导体热度最高的时期上市,市值很高,经过几轮募资,资金充沛。它们的问题在于,当初是凭着某一个细分产品或业务做出规模才上市的,业务很纵深,随着业务天花板出现,公司的体量已经撑不起资本市场给出的高市值。
该分析师称,买方希望收购到优质的半导体资产,根本目的是买营收、买利润,最好能快速将标的公司的业绩并表,以支撑公司的高市值。在买方看来,一级市场的很多项目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和利润,不具备并购价值,而形成规模和利润的企业,要么不愿意出售,要么收购价格非常高,达不到为上市公司扩大利润的目的。
大体量的半导体公司已完成上市,这些发展相对成熟的企业也面临问题。云岫资本在报告中表示,近几年科创板申报的半导体公司,营收规模中位数逐渐下降,体现了营收规模“先大后小”的特征。同时,A股上市半导体公司的总体市值在2022年开始回落。
上述券商分析师表示,二级市场的企业寻求收购,是一级市场挤泡沫之后,下一步要发生的动作,伴随半导体行情的演进而发生的。
云岫资本在报告中表示,中国半导体上一轮并购潮发生在2013-2017年,以并购基金为主的力量在海外搜寻稀缺技术,买回国内推动中国半导体发展。
中国路径
云岫资本在报告中表示,技术、资本市场和监管环境、周期性,是推动全球半导体整合的关键因素。产业走到高成本时代,产业分级趋于稳定,多数巨头都触到发展的天花板,是全球半导体合并的主逻辑。
云岫资本在报告中表示,1980-2000年产业快速发展期:出现一批龙头企业后,并购规模才大幅增长。2000年互联网泡沫鼎盛期:出现千亿美元市值的半导体公司,开始有大量10亿美元以上的并购出现。2000年后产业经历互联网泡沫洗牌,活下来的头部公司,开始进入50亿以上的大额并购和分拆阶段。
以上文章由安富世纪电子提供,安富世纪电子是您咨询元器件选择的平台,我们将为您提供高效、方便、理想的服务,为您提供实惠的价格。团队将为您提供高效的服务。您的信任是我们持续前进的动力,如果您需要采购或BOM报价,欢迎随时咨询我们。
我们以“诚信第一,质量第一,价格合理”的经营宗旨,不断地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,我们将与客户建立长期、友好的合作关系。